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矿检要闻 > 正文
矿检要闻

【主题教育进行时】八步沙,黄沙晕染的绿洲--矿区分院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一)

时间:23-06-27 15:59:02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时强调,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近日,矿区分院组织干警赴河西走廊开展“红色寻根问源”革命传统教育。大家纷纷结合自身工作,畅谈心得体会。 

曲育峰

第二检察部主任

在参观学习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六老汉三代人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人奋进。30多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矢志不渝、拼搏奉献,创造了绿色奇迹。用无法想象的繁重付出,换来了绿色家园,他们的这种战天斗地、拼搏奋斗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最让我感动的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这种持之以恒的坚持,他们不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更是荒漠变绿洲的奋斗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发扬“六老汉”三代人崇高的奋斗精神,以“六老汉”三代人为榜样,努力工作,切实担负起职责使命的重任,把环境资源检察工作做好,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满红位

政治部干警

几十年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矢志不渝、不畏艰难、拼搏奉献、科学治沙,为生态环境治理和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两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每一个时代楷模,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三代愚公志,黄沙变绿颜。八步沙的今天,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一代接一代用双手艰苦创造,以心血浇灌而成。他们是一面旗帜,也是我辈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新时代检察干警,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发扬“六老汉”愚公移山、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宝贵精神,用以武装头脑、砥砺奋进,在自己的“治沙”之路上坚定前行!

刘乙蒙

政治部干警

38年来,三代人扎根荒漠,不畏恶劣环境,无惧艰苦劳作,顶风冒雪、压沙植树,用生命和汗水,成功击退了风沙的侵蚀,极大改善了八步沙的自然面貌。他们始终着眼尊崇自然、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坚持科学治沙、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运用科学方法支撑绿色成长。真正做到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环境与效益兼得。他们永不懈怠、持之以恒斗志坚强。为了实现绿色梦想,信仰坚定,一代接着一代干,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和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我们要积极向“时代楷模”学习,为构筑甘肃安全生态屏障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石进婷

政治部干警

现场感受和聆听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事迹后,我深深被“六老汉”三代人治沙不畏艰辛、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用六把“铁锹”在资金匮乏、技术单一、人力短缺的恶劣条件下完成了一个地方的环境改造。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新时代的愚公精神不仅需要毅力、耐力,更需要的是永恒的信念和屹立不倒的共产党精神。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与时代楷模。

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学习“六老汉”三代人先进事迹,就是要把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埋头苦干、勇挑重担,切实增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精神。

王静凯

第二检察部干警

40年前,八步沙寸草不生,周围10多个村庄、2万多亩良田、3万多群众受到严重影响。40年来,“六老汉”三代人不惧恶劣环境和防沙治沙的艰难困苦,与干旱和风沙顽强抗争,从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40年里,三代治沙人在八步沙等地完成治沙造林25.2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1.6万亩。

八步沙的参观,让我深切感受到治沙人守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担当精神、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今后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习他们面对困难不低头的奋斗精神,为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关闭